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是2019年以來最具規模的一屆,匯萃來自32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合共177間藝廊,涵蓋亞洲、歐洲、南北美洲及非洲。多個特別展區亦強盛回歸,包括「藝聚空間」、「策展角落」、「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及「光映現場」,超過三分之二的參展藝廊於亞洲區內設有展覽空間,其中33間更於香港設有展覽空間,印證巴塞爾藝術展持續履行推廣主辦城市以及亞洲及亞太地區傑出藝術的承諾。
藝聚空間(Encounters)
悉尼Artspace行政總監兼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澳洲館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將第六度擔任藝聚空間策展人,圍繞「此時.當下」(This present, moment)主題,展出13件大型裝置作品:
Glass-Kantor 表示:「藝聚空間闊別多年後載譽歸來,實在是意義非凡。本年度展區內的每個藝術項目都關乎我們──或是個人,或是集體──如何掌握空間,也就是如何在奇特而流動的當下自處。」
「藝聚空間」精選項目包括:
楊沛鏗作品《屋簷下的擁抱先生》(2021年),延續藝術家以往的創作實踐,將植物生態及靜物擬人化,演繹人類情感與關係的錯綜複雜。由刺點畫廊代表展出。
林嵐場域特定作品《推車派對》(2023年)為長達14米之拼接作品,由循環再用及日常可見的舊布料製作而成,作品從六個工業手推車組成的椅子中延展出來。作品靈感源自林嵐對女工的童年回憶,更會邀請觀眾進入寧靜的作品內部。由維伍德畫廊及Zilberman Gallery共同展出。
Gimhongsok作品《沉默的孤獨》(2017至2019年)中的蒙臉人偶雕塑代表了組成現代都市的主要勞動人口,揭示勞動價值的不明朗性。由Kukje Gallery代表展出。
烏克蘭藝術家Stanislava Pinchuk的大理石裝置作品《The Wine Dark Sea》 (2022、2023年),探討移民旅程及接待的概念。由Yavuz Gallery代表展出。
Carlos Aires的雕塑裝置作品《Like Tears In the Rain》(2023年)中,被嚴謹地撕碎的歐羅紙幣循環不息,以怪奇的景觀呈現金錢的面貌。由Sabrina Amrani代表展出。
吳山專及Inga Svala Thórsdóttir作品《拱林》(2018年)仿照教堂拱頂,以木造拱門堆砌成「叢林」,邀請來賓在其中散步停留。由漢雅軒代表展出。
「藝聚空間」的完整藝術家及藝廊名單,請瀏覽:artbasel.com/hongkong/encounters。
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Conversations)
「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將於3月22至25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由巴塞爾藝術展亞洲內容顧問及編輯、身兼作家與編輯的Stephanie Bailey策展,為國際藝壇人士建立對話交流的平台,與觀眾分享對製作、收藏及藝術展覽的獨到見解。精選節目包括:
Hoor Al-Qasimi、崔彬娜、拉奧(Shubigi Rao)、ruangrupa及Adeena Mey 就雙年展的未來展開對話。
公共及私人贊助之協同效應,對談嘉賓為Nadia及Rajeeb Samdani,以及Michael Govan。
與田霏宇、片岡真實、蔡影茜、Aaron Cezar、Aya AI-Bakree及何恩懷從文化機構角度探索多極化現象。
與策展人Mia Yu、Azar Mahmoudian、藝術家林嵐、Kresiah Mukwazhi、and Kawita Vatanajyankur一同反思女性主義以外的團結精神。
藝廊創辦人Baylon Sandri、Dolly Kola-Balogun與藝術家Wallen Mapondera、Victor Ehikhamenor討論在香港展出代表非洲的當代藝術,以及
探索廣東流行音樂如何影響單慧乾、黃漢明及陳寯然之藝術作品。
三場對談節目將率先於展會開幕前舉行,包括:
迷因創作人Jerry Gogosian、Freeze Magazine及The White Pube討論幽默與批判。
與迪拜藝術博覽會全球藝術論壇聯合主辦之非同質化代幣(NFT)市場報告,由Shumon Basar擔任主持;以及
與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聯合舉辦之專題講座,探討建築對又一山人作品之影響,講座將於香港大學舉行。
「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活動對公眾開放,費用全免。詳情將於展會開幕前公佈。
光映現場(Film)
由多媒體藝術家兼電影製作人李振華擔任策展人的光映現場展區,呈獻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作品,共8場放映會及29件錄像作品,包括:Mónica de Miranda、徐世琪、Tromarama、及沈莘等。區內兩家重要及專門發展錄像藝術的非營利機構錄影太奇及Ghost 2565將各自策展一場放映會,李綺敏則負責策展曼谷三年展之錄像及表演藝術系列。
光映現場展區更發佈特別放映場次,播放包括金棕櫚獎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作品《MEMORIA》。作品以哥倫比亞為背景,由金像獎得主Tilda Swinton 領銜主演,是藝術家Weerasethakul首次在泰國境外拍攝的作品,將於3月22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II內播放。
Ghost 2565亦將於3月25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播放短片,介紹Weerasethakul的當代藝術風格,作為展區短片播放的一部分。
其他精彩短片包括:
Dirimart展出Inci Eviner作品《Runaway Girls》,探索一群女孩子的夢想與恐懼──她們或被迫脫離所屬社群,或選擇逃離,成為社會上的邊緣人。
mor charpentier展出Lawrence Abu Hamdan近作《45th Parallel》,探究赫斯克爾圖書館和歌劇院的歷史與神話。
短片節目將於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播放。
「光映現場」活動對公眾開放,費用全免。詳情將於展會揭幕前公佈。
策展角落(Kabinett)
今年將有15間藝廊參與專門為主題式個展而設的策展角落展區,並以亞洲地區為焦點。個展將設於藝廊之主要展位內。
本年度展區重點項目包括:
Mazzoleni展出不定形藝術大師Hans Hartung作品系列,闡述大師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的研究成果。
ROH Projects 展出知名印尼藝術家Agus Suwage的紙上作品《Siraman Duniawi》,從古印度教/佛教文化角度出發,探索有關身分的多重面向。
世界畫廊展出已故香港水墨藝術家唐家偉的靈性藝術旅程,包括潑墨作品,以及藝術家以雙手、指頭和指甲所創造的巨型風景繪畫作品,大膽狂放的情感原始地躍然紙上,也成為了唐家偉的解放。
麥勒畫廊展出胡慶雁大理石作品系列《World of Silence》,延續藝術家近年積極探索的「空洞」主題。
Rossi & Rossi 帶來Rasheed Araeen的作品合集,橫跨藝術家早年的肖像畫到後來廣為人識的簡約雕塑作品。
Zeno X Gallery 展出精心挑選的Martin Margiela作品,內容與藝術家現時於首爾樂天美術館內的巡迴展覽相仿,包括軀幹雕塑及菲林飛塵畫。
「策展角落」的完整藝術家及藝廊名單,請瀏覽:artbasel.com/hongkong/kabinett。
皮皮樂迪.里思特作品《信手不渝》
由M+委約創作、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共同支持呈獻的《信手不渝》是藝術家皮皮樂迪.里思特最新的場域特定流動影像作品,將於M+幕牆上展出。M+幕牆佇立於香港舉世聞名的維港天際線之間,作品糅合里思特馳名的幻彩調色效果和靈活自由的鏡頭運用,呈現於一個有數以百萬計居民的繁華城市中,切合香港城市風景中事物變化萬千的面貌。
里思特藉不同尺度探索手的概念,並呈現這座城市的動感──小至人體尺寸,大至摩天大廈。M+幕牆上呈現的手以不同速度於物件間穿梭,引領觀眾回顧香港具有歷史意義的設計及建築,同時向捏塑、擺放和創作這些隨處可見事物的巧手致敬。對於里思特而言,她的作品不僅將手視為用於工作和創作的人體部分;我也從觀賞角度來詮釋,我們的雙手是情感的美麗延伸,讓我們能夠無聲地與其他生命體交流。作品將於2023年3月18日至5月21日期間每晚7時至9時,以及5月22日至6月17日期間,逢星期六及日晚上7時至9時在M+幕牆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