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懂《魷魚游戲》6+1游戲設計裡面的叢林法則嗎?
作者:Ken老師
很多人認為《魷魚游戲》比起其他同類劇作,包括《賭博默示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最明顯不足之處,就是六個游戲設計都太過簡單,沒有某些觀眾預期「燒腦式」的「高智破陣」闖關設計,看得不夠過癮,編劇連抄襲都失敗雲雲……
其實《魷魚游戲》劇中六個過關游戲設計力求「簡單」,是編劇有心而為,並非偷懶,坊間指責魷魚游戲過份簡單的「劇評家」,有誤導觀眾欣賞水平,錯誤擺放「期望管理」之嫌。
註: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如果大家有看最後一集老伯伯與男主角的真情剖白,
游戲勝負的關鍵,只有兩個字:「運氣」!
包括男主角與老伯最後賭局的勝負,也是一樣(就不劇透了),憑運氣。
大結局並不是強調甚麼人性光輝,信念獲勝 bla bla bla……
一切純粹是「運氣」!
為甚麼「運氣」是全劇游戲設計的中心思想 (controlling idea) 呢?
因為這涉及老伯伯一直強調,游戲要「人人公平」的原則,
玩家不能靠智力、武力、權力、計謀、性別優勢、甚至善良和犧牲,來贏到最後,
這是一場以「公平」為名,給社會失敗者憑「運氣」翻身的死亡之約!

最簡單的游戲,就是最公平,
而小朋友的游戲,就是最簡單!
劇中 6+1 個游戲,都暗藏人類(在社會)生存的叢林法則,
而且玩家要逐步升級,才能贏到最後。
1. 「木頭人游戲」
這是最基礎的「社會契約」
你要參加一個組織,要立足一個地方「混」下去,
就必需先同意木頭人的「基本守則」,
甚麼時候你應該停,幾時可以走,
必需有統一規範,大家都一樣,不能「行差踏錯」!

第1號參賽者老伯伯就做了一個最好示範,
其實只要遵守契約,限時抵達終點,完成第一關並不難,
否則你就是第一個被亂槍掃射(法律制裁)淘汰的人!
香港小朋友把這個游戲叫做「123 紅綠燈」,「紅綠燈」這個游戲名字,就更能點題了!
2.「椪糖游戲」
這是唯一與食物有關的游戲
當你願意遵守契約進入「人吃人」的社會,
第一件事要解決就是馬斯洛理論最底層的需求:
「溫飽!」

而這個游戲的四個選擇難易程度,
事前全憑「運氣」去決定(不計算出術的一小撮投機者)
有些人一開始的選擇▲,就是莫名其妙,
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在競爭中勝出,
他們不費氣力,也沒有特別背景,
一切就是「開始者的運氣」(Beginner’s luck),
而當你運氣較差,遇上艱難挑戰時,
只要小心翼翼去應付,像男主角流下汗水,
也可以找到勝出(解決溫飽)的竅門,
繼續玩(生存)下去!
3.「拔河游戲」
第一個以團體為單位的游戲,
也上升到馬斯洛需求的第三層:「社群歸屬」。
要生存就要組黨結社,但強強聯盟,也未必戰無不勝,
「服從」和「團結」才是這一關的關鍵詞。

Underdog主角遇上「智慧老人」也是所有敗者逆襲的經典套路。
在拔河游戲中的老人經驗就成為所有隊友的救命稻草,
最後一招:「放手一搏,向前先輸三步」,
兵不厭詐,先死而後生,
更是編劇設計這一幕的精髓,
這一關勝負,運氣占少,勇氣占多!
4.「彈珠游戲」
第一次玩家1V1的對弈游戲,
也是一個「零和博弈」(Zero-Sum)
規則是勝者全取 (winner takes it all),沒有「雙贏」(win-win),
不能手慈心軟,必需趕盡殺絕,
將對手一切彈珠(代表利益和財富)據為己有,才能生存,
否則兩個都要淘汰,這也是資本社會追逐最大利潤的側寫。

這一集是全劇最催淚的情節,
因為你的對手,可能是陌生人,也可以是兄弟、朋友、「鋼布」、甚至是最愛的夫妻。
彈珠游戲方法沒有指定,
如何在關系之間雙方拉扯博弈,
只有你們兩個人知道。
人生關係中,
你有多少次是跟最親密的Ta在博弈,
而結果總是有人遍體鱗傷?

在彈珠游戲中,
有人勝出全憑運氣(黑幫大佬)、
有人誤信(投資人)承諾連命都無(外勞阿里)、
有人願意自我犧牲,去成就他人(已超越馬斯洛需求的最高級別)、
而男主角與老伯之間的勝負轉折,
更是最富道德灰色地帶的人性描寫 (男主角以欺騙老伯求取勝利),
亦埋下了大結局的伏筆。

而被所有人遺棄的韓美女能夠保命,
更是編劇最荒謬,最具諷刺的神來之筆。
有人批評這是劇本的一個大bug,
但換個角度看,
這何嘗不是一種「躺贏」的社會奇怪現象,
或者倒霉去到盡頭,運氣就會來!
單看這一集,已經值回 Netflix 訂閱價。
5.「玻璃橋游戲」
這是一個靠「游戲次序」而影嚮勝負關鍵的一關。
幕後觀戰的神祕貴賓一開場便說穿了:
「選擇愈靠後號碼的玩家,勝算就愈大!」
男主角「被逼」選了最後一個號碼,
也是一種「愚者運氣」(Fool’s Luck)。

前面玩家的試錯失敗,
成為了後面玩家的過橋人肉踏板,
如果把玩游戲「先後次序」
理解為「由低至高」的企業階級秩序,
那麼低下層員工「行先死先」,
隨時可以 expendable (無關重要、可消耗性) 的特性,
就是高層在危機中能夠「保命」,留在金字塔頂的致勝原因。
在這一關自願選擇 1 號的玩家,
一生都從未站在人前當過「主角」,
而他的「霉運」也讓他生命到頭了。
他就是社會定義下最常見的「可消耗者」,
游戲一開始的設計,就是只能留下最後號碼的少數人。

就算你是專業領域的中層人才(懂看玻璃的玩家),
也可能因更高階層(領導)的利益,會「推你去死」!
而控制者中途熄燈,讓玻璃玩家優勢消失,
也是確保游戲的公平性,勝出基本原則,只能靠運氣!
6.「魷魚游戲」
最後點題的游戲,就是一對一的叢林法則搏鬥,
勝負的後果,在第一集第一場已經講得很清楚:輸家就是「死亡!」
最後魷魚游戲的地點,又回到了木頭人游戲的那個操場,
代表游戲由一開始玩到最後,都是在同一個競技場,
在契約之下,所有玩家都從沒離開過。


不同的是,編劇設計了一場必然要下,形容為「好雨知時節」的煽情雨,
在滂沱大雨的沖刷下,需要遵守的契約界線似乎蕩然無存,
游戲規則再不重要,但兩個人都只有一把刀,
看來似乎仍然公平,但實際又不一樣……(容後解釋)

在上一集,餐刀是代表餐桌文明的禮儀象徵,
文明人吃肉,是要用刀一小片一小片切下來,
把肉放進口裡慢慢咀嚼;
但到了這一幕,餐刀已經變成「野蠻人」求生本能的獸性延伸,
你屠宰不到肉吃,你就變成別人要屠宰的肉!

然而,兩把刀有一個最大的分別:
一把(尚佑的刀)是在前一晚沾染過人血,已經回不了頭;
而另一把(奇勛的刀)則仍然由善良封印,來得及「放下」!
男主角最後想用文明(兩人投票同意退出)來打敗獸性(回歸人性),
結果……(最後高潮就不劇透了)

6 + 1 場外加賽「熄燈困獸鬥」
邪惡的「主辦方」除了在陽光之下,以公平原則有六場淘汰戰之外,
其實在「控制人」默許下,囚室每晚熄燈之後,
都有一場不講任何規則,在黑暗中進行的困獸鬥,
在沒有監控的情況下,任何「卑鄙」手段都被允許,
簡單來說,就是在熄燈後一切犯規行為,
都會被主辦方(所謂的公平社會)「視而不見」!

編劇這個設計,除了能令劇情加速發展,
把玩家數目大幅刪減之外,
最重要是帶出社會一直存在的「地下秩序」概念,
讓觀眾反思在公平游戲以外,
不公平的事情每晚熄燈後都正在發生!
所謂地下秩序,就是沒有秩序!
控制者其實並非不知道熄燈後發生甚麼事,
只是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潛規則,
來默許那些「地下黑手」暗中幫忙,以便迅速淘汰更多弱者,
只要沒有影嚮游戲大局,地面和地下游戲一直在交替進行!

《魷魚游戲》能夠勇奪 Netflix 單日全球收視冠軍、以及第一部韓劇登上美國Netflix收視冠軍寶座,一切都並非偶然。
劇本支線雖然有瑕疵、但6+1遊戲設計卻堪稱完美,精心的場景設計、反映人性和南韓社會現象的內核,再加上所有演員整體的出色表現,讓這部韓劇能在《寄生蟲》揚威國際之後,另一次韓流文化內容贏得國際極大回嚮。
作者:Ken老師
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後浪電影公眾號
(微博頭條文章專欄:#Ken老師的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