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小偉》,我們都是那個出走的老奶奶…
《小偉》的三個主要角色,爸爸偉明、媽媽慕伶、兒子一鳴,大部份影評都巨細無遺地剖釋過他們一家三口的心態,但電影中有一個不起眼的角色,出現過兩次,就是那個患了老人癡呆症,不斷從家中「出走」的老奶奶。
在我眼裡,《小偉》的中心思想,不是告別,而是「出走」!
————–(以下有劇透,慎入)—————
影片中一鳴獲得國外名校的錄取書,面對父親僅余生命的日子,究竟應不應該去留學,成為導演黃梓真實經歷的創作核心。電影不僅只是父子間的一次告別對話,也是黃梓真實生活中,知道父親患病後,放棄了去布拉格電影學院進修機會的投射。電影中的一鳴也選擇了放棄留學,他能做到的,就是把一隻鞋子用力扔出去!他雖然有一顆渴望出走的心,但身體卻已經沉重得像那個老奶奶一樣舉步維艱,而且… 也像老奶奶一樣,茫然不知自己要走到哪裡?縈繞導演黃梓心頭的疑問,他用拍電影的方式來問自己。
母親慕伶在影片中的真實想法是隱忍的。她要出走的,是家庭、婚姻、女性困境帶來的窒息,在食堂裡聽到有人嫁到國外的八卦,她是如何神不守舍。在家中頂樑柱要垮之前,她唯一選擇只可以為家庭撐下去,兒子、丈夫雖然看似都在身邊,但她想找回的,是她自己。賓館房間裡停電一幕,也正是描寫媽媽心態的一個妙筆。到最後,慕伶被發現站在賓館小陽臺,面對著前面黑暗的大海,一動不動,鏡頭極其克制,不在大銀幕看幾乎看不清楚這個精心安排。
母親很想出走,但身體卻重得像那個老奶奶,而且… 她也不知應該走到哪裡。
爸爸偉明只有六個月命了,他還能出走到哪裡?
他想要回到過去,從命運中走出來。面對絕症,他樂觀過、懷疑過、憤怒過、也消極過(拒絕吃藥),最後他回到老家,在現實中走到自己年輕時與母親及哥哥相處的舊地,他雖然身體已經虛弱得像那個老奶奶,但當年出走那個少年,一直未離開過…
雖然我們身體都已經被生活拖得像個老奶奶,也未必知道前行方向,但願你我都能成為小偉,勇敢邁步向前,永遠保持那顆出走的心…
Ken老師 20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