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於今日公佈29項入圍電影計劃,參與電影人包括多位知名亞洲導演:許秦豪、河瀨直美、寧浩、荻上直子、王兵、易智言等,新晉電影人蔡成傑、陳小娟、Roya SADAT、楊明明;以及9位初次執導長片的新導演。
第19屆HAF將重回3月舉辦,於3月15至17日與第25屆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同期舉行。是次HAF將繼2020年8月之後,第二次以線上形式舉行。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困難重重,HAF始終堅持以電影人為先。」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總監王慶鏘表示。「今年將以我們專門為在線會議而預備的平台,供已登記的HAF和FILMART嘉賓直接預約和舉行會議。在線會議平台方便易用,無需下載或另外登入。」
第19屆HAF從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321份申請中,選出共29項入圍電影計劃,當中包括9項紀錄片計劃。本屆的「製作中項目」(WIP)的入圍電影計劃名單將於下月公佈。WIP計劃為協助電影導演及製片人尋找後期製作資金、發行及參與影展的機會而設立。所有入圍之電影計劃項目均有機會角逐第19屆HAF的17個獎項,現金及非現金獎總值約1,200,000港元(約157,000美元)。
第19屆HAF部份入圍電影計劃簡介如下:
# 劇情片項目
香港
香港有6項電影計劃入選,大部分為女導演作品。陳小娟憑首作《淪落人》奪得金像獎最佳新導演獎,新作《虎毒不》訴說為人母之難。知名廣告導演區雪兒在《明明》後終帶來電影新作《眾裡尋她》:一個是快將失明的攝影師,一個是演員;兩個交心多年的女人帶著照片,嘗試尋回塵封的記憶或過去。同是資深廣告及媒體人,畢明夥拍《叔‧叔》監製鄺佩詩,首次執導紀錄長片《香港這樣廣告過》,回顧70年代至今香港廣告發展歷程,呈現社會及歷史輪廓的蛻變。首次執導的還有入選去年HAF電影培訓計劃(Film Lab)的何靜怡,《撞牆》以跑步喻人生,中年落泊的男子只當陪母親練馬拉松,然路途越長,兩人的距離越近。
中國內地
本屆HAF獲選電影計劃項目中,有多達8項來自中國。蔡成傑繼《北方一片蒼茫》奪得鹿特丹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獎後帶來《水花》,聚焦女學生被性侵後的一天,無法言說的隱痛。《柔情史》導演楊明明新作《哪兒也不去》見證長年跟隨貨車司機丈夫的女性日常,是妻子、保姆,也是助駕,生活就在趕路途上。《向北方》導演劉浩在《輕語流年》以新疆作背景,看三代塔吉克族人在帕米爾高原下的生活日常,也是無常。徐磊夥拍《我不是藥神》監製寧浩,說斌哥的故事:遊走在人情和法律之間,用自己方式為村民排難解困的《中間人》。
紀錄片項目
9項入選的紀錄片計劃題材廣泛,涉獵多元議題,其中4項來自印度。在印度,寡婦的身份被社會和家庭排斥唾棄,只能流落聖城沃林達文苟且求存。Vikram DASGUPTA在《Vrindavan: City Of Widows》以三個被放逐的女性的視角,探索這座“寡婦之城”和這些婦女的命運。Tushar MADHAV的《Another World》以動畫結合紀錄片,重現已故印度畫家Jangarh Singh Shyam的創作,並嘗試探究他在日本一間博物館內自殺之謎。不丹導演Arun BHATTARAI拍攝《Gross National Happiness》,跟隨政府人員的腳步,逐家逐戶記錄國民幸福指數,既是紀錄片也是公路電影。中國獨立電影導演王兵新作《I Come from Ikotun》揭示在廣州謀生的非洲人群體之艱苦日常。新冠肺炎爆發,洐生出當地針對非洲人的敵意甚或驅逐,在廣州的非洲人面臨流落街頭的風險,偶然回到家鄉的人無法回到廣州工作,同樣被困。
完整入選電影計劃詳情:https://www.haf.org.hk/haf.php